有上则有下 有此则有彼

时间:2025-09-19 14:10:5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出自宋代《二程粹言·论道篇》,由程颢、程颐原撰,杨时汇辑整理。整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这是事物的根本。有上面就有下面,有这面就有那面,有内因就会有外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带有辩证法思想的古语,旨在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容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多主张调谐统一、天人合一。《周易》中提出“厚德载物”,即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庄子主张“物无贵贱”“泛爱万物,天地一体”;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讲道,禽兽、草木、山川等“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念贯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个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则是同根同源。人类要做大自然的朋友,将仁爱之心泽及草木禽兽,达到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境地,而至于天人调谐之境界。这种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中国古人不仅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态观,而且很早就涵养了“天下一家”的天下观,观察的范围是整个世界,体察的对象是全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要“以天下观天下”。“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这些理念法则,从文化源头上影响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与之交往的方法。可以说,中国人的天下观,有其独特的视野与境界、气度与格局。

  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对立面之间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存在与发展的。我们只有在对立面的统一中去把握事物,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也才能认识事物的某个侧面。用这一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胸怀和格局,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智慧。这一点,从两个成语中便可得以验证。

  成语“唇亡齿寒”,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同。春秋时期,晋国把贵重的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允许晋国军队穿过虞国去攻打虢国,虞国国君答应了晋国的要求。这时宫之奇劝虞国国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两个邻国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一定要考量其利害关系,避免处理不当而深受其害。

  另一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说城门着火了,人们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水干了,鱼儿也就死了,比喻因偶然性的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城门与池鱼看起来相距甚远,居然因为一场大火而联系到一起了,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一定要避免孤立视角,要用联系的眼光去看,从总体上去把握,才能防止顾此失彼的现象,学会按规律办事,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向贤彪)


  1949年3月,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面对新的任务,毛泽东指出,“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党委的领导工作提高一步”,并系统阐述了党委会的十二条重要工作方法,提出要“学会‘弹钢琴’”。

  学会“弹钢琴”,强调了注重事物的协调发展,体现着“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党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大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运用辩证思维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协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过程。

  “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一经提出,便迅速被党内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用普遍联系观点从十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新方法。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党对协调发展认识不断深化。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别大,统筹区域发展是一个重大问题。下好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新局、开新篇。

  协调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语,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就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学会“弹钢琴”,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重大部署。

  当前,东西南北中,“全国一盘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清晰呈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步入快车道,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协调发展正在全面布局,扎实推进,向着更加平衡、更加协调的方向不断迈进。

  和声美妙,贵在协调。弹钢琴如此,人类社会发展亦然。只有把握“协调”这个要诀,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才能奏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华美乐章。前进路上,我们要始终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协调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版权所有: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西安市临潼区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12012549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万年路96号  邮编:710600  邮箱: ltjwb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