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国旗护卫队准备升旗。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什么是历史自信,为什么要坚定历史自信?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向前进?记者采访了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坚定历史自信,是对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给予肯定,对党的成就、经验、能力和力量表达自信,对党战胜任何风险挑战、进一步创造新的历史充满信心
记者: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自信问题为什么极为重要?
李忠杰:自信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现象、精神状态和精神类型。《辞海》的解释是:“自己相信自己”,即拥有“自信心”。人的成长发展不能缺了自信和自信心。同样,科学、客观的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最初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黏合剂。100年前,最早的50多名党员和10多名一大代表,如果连自己选择的主张都不相信,就不可能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真正科学、客观的自信建立在实事求是判断自己的主张、评估自己的力量、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准确比较自己与外部环境甚至敌对力量的强弱及其消长趋势的基础之上。根本上,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趋势的认识和把握之上的,是建立在对自己各种资源、条件的科学组织和运用之上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的自信就毫无根据。科学、客观的自信,是与自觉、自省、自勉、自强、自知之明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建立在实事求是这个最根本的原则和态度基础之上的。
记者:什么是历史自信?当我们强调历史自信时,是要对历史的哪些内容坚定自信?
李忠杰:历史是从时间维度来反映事物连续性的一种标识。任何事物,从它诞生的瞬间,就同时转化成了历史。这种历史是完全客观的,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改变的。但对这种客观的历史加以复盘、记录、书写、反映,便形成我们在事后也可以感知的一种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完全客观的历史仅仅是过去曾经存在的所有事实,本身无所谓自信还是不自信。而且这种原始状态的历史,包含着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等复杂内容,很难笼统对其表示自信或不自信。
历史自信从一般意义上,是指对主观认定和选择的某种客观历史给予坚定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并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任何政党、民族和国家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表达对于某种历史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这种历史自信往往与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成为把一定社会群体团结起来的精神纽带,成为激励人们从事现实奋斗的精神力量。
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样的历史首先是客观的,同时又包含主观认识和判断在内。无论主观还是客观,这样的历史是光荣的、伟大的、举世瞩目的,值得我们自信和自豪。
我们所强调的历史自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给予肯定,对党的成就、经验、能力和力量表达自信,对党战胜任何风险挑战、进一步创造新的历史充满信心。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后,进一步提出历史自信,是对“四个自信”的进一步深化。无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有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果不仅搞清楚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现实内涵,而且搞清楚了它们的来龙去脉,也就是搞清楚了它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会使我们的各个自信都增加了一个历史维度,从而更加立体化了。所以历史自信不等于“四个自信”,但与每一个自信都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历史自信,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
在我们党奋斗、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需要自信。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自信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记者:当前提出历史自信的重大命题,有什么战略考量和现实针对性?
李忠杰:自信不自信,效果不一样。部队指挥员战前动员讲一段自己部队的战史战例,会增强全体战士的士气;航天部门历数卫星上天的历史,会激励科研和工程人员创造新的辉煌;每一项体育比赛的全国纪录、世界纪录,都是运动员们决心超越的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年来,我们党举行了历史性的庆典活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回顾历史是向后看,但根本上是为了向前看。展示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目的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明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党的团结格外重要,全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格外重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记者: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自信是否有规律可循?在哪些事件和决策中,历史自信体现得尤为明显?
李忠杰:在我们党奋斗、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需要自信。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自信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建党之初,党需要和具有的,是对历史规律和方向认知的自信,是对承担历史使命的自信。在大革命失败、抗日战争开始、全面内战爆发之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对自身历史的自信,但更主要的是对革命力量发展、民心国情把握的自信。
历史自信,在两种环境下特别需要。一是在迎接新的历史任务时,到底能不能经受新的考验、完成新的使命?回顾历史,展示过去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学会不懂的东西、完成没有遇到过的任务,由此增强历史自信,就能够推动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新的任务和考验。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除了对历史使命的自信外,对自身历史的自信也起了重大作用。我们既然能够破坏一个旧世界,也能够建设一个新世界,这一信念,一直鼓舞着党和人民满怀激情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二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在剖析某些历史曲折时,到底怎样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怎样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怎样从历史的挫折中奋起进取?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也有可能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消减继续奋斗的精气神。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历史自信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确的历史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不仅已成为以百年尺度来衡量的党,而且是能够以百年尺度来进行战略谋划的党,这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宏大抱负和战略眼光,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历史自信和未来自信
记者:当今世界政党数量众多,但能“以百年为尺度”进行战略思考的政党寥寥可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我们党历史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李忠杰:100年来,世界政党不断出现,也不断消失,能够存在和坚持100年的并不算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而且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70多年,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中国共产党不仅已成为以百年尺度来衡量的党,而且是能够以百年尺度来进行战略谋划的党。我们一直坚持的“三步走”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长达7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时间也长达30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以百年为历史跨度的。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并继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对一个政党和国家的发展作如此长远的构想和规划,其跨度之大、气度之大,世界少有。这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宏大抱负和战略眼光,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的历史自信和未来自信。除了中国,当今世界还有哪几个政党和国家有如此宏大的眼光和气魄,能够考虑如此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还有哪几个政党和国家能够比较平稳地把如此之长的目标和任务变为现实?
能够“以百年为尺度”进行战略思考,底气从哪里来?归结而言,从历史的事实而来,从优异的成绩而来,从人民的信任而来,从优越的制度而来,从科学的理论而来,从强大的实力而来,从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来。
记者:坚定历史自信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忠杰:站在新时代,回顾百年史,我们有足够理由和底气坚定历史自信。这种自信,可以从多方面概括。
一是对党的伟大成就的自信。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样的成就足以令我们自信。
二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自信。10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不断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不仅凝聚着过去的创造和智慧,而且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和指南。这样的经验足以令我们自信。
三是对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的自信。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初心和使命的内容时有变化和丰富发展,但基本的内涵一直坚守,基本目标不断实现。初心如磐的历程足以令我们自信。
四是对克服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自信。100年来,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也有过很多挫折失误,但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没有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这样的历史韧劲足以令我们自信。
五是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历史自信本身,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自信,但它必须转化为对于未来的自信。历史画出的轨迹能够预示未来前进的方向和成功的概率。有百年奋斗的成就和经验支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支撑,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我们对创造新的更加辉煌的历史有充分自信。
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记者: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知与历史自信的关系?
李忠杰:历史自信以历史认知为基础。不了解历史事实,当然谈不上自信。不能认识和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也不可能有自信。对一个党来说,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历史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坚定历史自信,首先就要丰富和强化历史认知。无论作为个人还是政党,都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真正了解和熟悉历史事实,尽可能掌握历史全貌;勇敢面对自己的历史,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全面分析和解读历史,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还要准确科学地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使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增强对党的历史的认知和认同。对历史的认知越丰富、越全面、越深刻,历史自信就越科学、越坚定、越恒久。
记者: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向前进?
李忠杰:中国共产党迄今走过的100年,是一次坚韧不拔、豪迈壮观的万里长征。过去是长征,现在是长征,未来更是持续不断的长征。在这个长征之路上,我们处在什么方位?最贴切的一个词,就是“在路上”。中国的发展进步“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在路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上,也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懂得“在路上”,才能不断前进;牢记“在路上”,就不能有丝毫满足和松懈;坚持“在路上”,方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陷阱”。
70多年前,在即将取得全国政权之时,中国共产党无疑对过去的斗争和成就是自信的,对未来治理好一个国家也是完全自信的。但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样的告诫,是历史的清醒,也是真正的自信。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和自信,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赶考说。
过去100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我们党在今天强调历史自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