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丨流动的中国 一派生机勃勃

时间:2025-10-10 09:50:2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undefined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群众选择多种方式出游赏景、放松休闲,欢度“双节”。 图为10月5日,游客在宁夏银川市鼓楼步行街游玩。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undefined

图为10月5日,游客在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观赏夔门景色。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当金秋时节遇上黄金假期,人们奔赴大江南北,文旅市场热力十足。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从北国山麓到南海之滨,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爱国氛围叠加出游热情,流动中国尽显澎湃活力;从国旗下的热泪盈眶到红色游的方兴未艾,从听风赏秋中的轻松惬意到古建文博里的流连忘返,“人气旺”带动“消费火”,假日中国一派欣欣向荣。

  双节同庆,大好河山激发家国情怀

  10月1日清晨,江苏省南京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前庄严肃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升国旗仪式隆重举行。国歌铿锵奏响,五星红旗伴随朝阳冉冉升起,现场游客自发肃立、行注目礼,在晨光中感悟家国情怀。

  同升一面旗,共祝祖国好。北京天安门广场、澳门金莲花广场、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各地举行升旗仪式,装点国庆元素,一抹抹“中国红”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前往遵义会议会址体验《转折·从头越》VR项目,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唱响《歌唱祖国》……人们探访红色地标,追忆峥嵘岁月,在游览中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旅游别样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各地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

  “今年国庆来陵园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假期前三天我们共接待游客7.5万人次,热度超过预期。”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宣传策划处处长郭琦说,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陵园安排人员提供微宣讲、定时讲解服务,还设置纪念章打卡点,让游客在互动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看来,这个假期红色旅游客流保持高位运行,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客群结构持续年轻化,红色文化实现‘破圈’传播。二是科技赋能体验升级,红色景点运用数字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增强了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三是融合业态更加丰富,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研学旅行结合,形成多种发展模式。”

  8天长假带给人们更多团聚出游的灵感,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代表的特色玩法也颇受欢迎。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又一次在“黄金周”相遇,“苏超”“川超”等省级业余足球赛事激战正酣,路跑、骑行、游泳等全民健身活动也在各地火热开展,人们在挥洒汗水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人心,‘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场赛事多日消费’成为新风尚,体育赛事持续发挥引流作用,文商旅体已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

  文旅交融,传统文化焕发崭新生机

  10月7日早上8点,北京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人潮如织。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在“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上,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东晋王珣的《伯远帖》等书画珍品亮相,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参观。

  不仅是故宫博物院,各地文博场馆普遍是“顶流”,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在国庆中秋假期“一票难求”。“‘博物馆热’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博物馆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物、文化和旅游正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不同区域、层级、类型、属性的博物馆均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文化选择。

  文物古迹的深厚积淀、古街老巷的人文魅力、国潮体验的今昔融合、非遗展演的别出心裁……灿烂文化与佳节出游交融,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共舞,“黄金周”更有“文化味”。

  作为文旅融合的创新业态,“非遗+旅游”同样出彩。在福建省漳州古城,非遗展演、情境戏剧等轮番登场,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融合闽南风情、非遗技艺与国潮元素的文化盛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书画文化体验馆,家长与孩子一同研墨、铺纸、刷印,古老技艺在指尖流转,短短几分钟,一幅幅雕版印刷作品便跃然纸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发展。“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新生,成为双节假期吸引游客的重要引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

  供需两旺,假日经济映照活力中国

  峡谷间雾气氤氲,北盘江上625米高空处亮起光带,“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水幕灯光秀启幕。只见大桥如云端飞虹,在桥体中央,300米水幕飞流喷涌、气势磅礴。

  9月28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在国庆中秋假期迅速掀起“打卡热”,游客数量激增。这座“超级工程”也是国内首个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区别于其他大桥,游客不仅能钻进桥体走玻璃栈道,还能乘坐观光电梯上到桥塔喝咖啡,体验攀岩、滑翔伞、无绳蹦极等极限运动。

  丰富的文旅供给,既催生了人气、引来了客流,也带动了零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市场“多点开花”。“假期前几天预订几近满房,平均入住率达85%!”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茅草园民宿主理人王剑语气里透出藏不住的喜悦。

  该民宿所在的青山村,是余杭区打造复合型乡村微度假品牌活动——“长三角生活派对”的重要地点。王剑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听见青山音乐会”“自然学校国庆课程”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前来,村里人气十足。

  双节假期,余杭区策划了“长三角生活派对”等40多项文旅体活动。“我们在节前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券,推出‘畅游余杭交通补贴’,并上线百余项文旅优惠。双节期间,全区重点景区(点)总客流达193.72万人次,同比增长41.41%。”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假日是消费成色的“试金石”。各地点亮消费新场景、创造消费新体验,在供与需的双向奔赴中,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潜力持续释放。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分别增长8.8%和6.0%,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

  假日也是观察经济热度的一扇窗口。国庆中秋假期,北京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7%;广东省广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8.1%……翻开各地的假期文旅成绩单,接待游客数量、旅游花费等数据传递出积极信号。

  流量聚起来、人气火起来、消费旺起来,中国经济的韧性深植于14亿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文旅火热,涌动着奔赴“诗和远方”的热情,更映照出一个生机勃发、自信开放的活力中国。

 


版权所有: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西安市临潼区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12012549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街道万年路96号  邮编:710600  邮箱: ltjwbgs@126.com